澳洲幸运10计划

澳洲幸运10在线计划网站 联系我们 院长信箱

澳洲幸运10计划 >> 研究生教育 >> 硕士点介绍 >> 正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2025-04-14  来源:环材澳洲幸运10计划   编辑:环材澳洲幸运10计划   浏览:

    烟台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学科代码:083000    学科门类:工学

     

      一、学科简介
         烟台大学环境科学二级硕士授权点于200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授权点于202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烟台大学特色专业,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401-500。2024年,环境与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显示出该学科在国内同类院校中的一定优势。依托烟台区域环保产业集群以及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优势,本学位点已成为区域内环保领域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
        根据烟台大学“建设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的地位和办学目标,依靠烟台国家黄蓝两区重大战略机遇和位于烟台滨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优势,响应国家2035远景目标号召,围绕“双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形成了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生态与健康、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废物资源化与碳中和技术等特色研究方向,大力发展污染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滨海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新功能材料研发,助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位点的优秀人才培养、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2025年,本硕士点共有研究生导师2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11名。
        二、培养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拥有国际视野,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的创新创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包括:
        (1)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环境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环境专业的国际学术前沿发展动态及学术进展,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2)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具备开展本学科学术研究、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能够开展学术交流、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发展动态。通过系统的科研训练,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毕业后能胜任环境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与生产管理工作。
        (3)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应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外语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专业文献阅读、学术论文撰写及国际会议发言;能使用外语开展跨文化学术研讨、科研合作与成果展示;具备在国际化学术环境中进行批判性对话、学术观点阐释及科研数据交流的实践能力。
        (4)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研究方向
        学科下设4个研究方向,分别为:
        方向1:【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
        建立面向多种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技术和膜分离技术与工程应用;开发环境中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吸附、电化学及其组合工艺技术与设备;研究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控制减排策略;探究生产过程中废气的排放规律特征及其控制与治理技术。
        方向2:【环境生态与健康】
        探究多种环境介质内新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多种污染物暴露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发生机理和相互作用关系;评价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及其对人体健康效应。
        方向3:【新型环境功能材料】
        面向新能源开发以及能源转化,开发包括太阳能电池、动力锂电池、储能电池等技术中的关键功能材料;针对多种污染物的检测与控制,开发具有荧光、吸附、催化等性能的多种新型功能材料(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光催化纳米材料等)。
        方向4:【废物资源化与碳中和技术】
        开发多种废物安全管理体系及低碳资源化技术;开发高效的能源-环境电化学技术及新型能源储存、运输等集成式技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与物质流分析,进行低碳与零碳系统的设计与策略制定。
        四、修业年限
        硕士学位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含休学、保留学籍)。
        五、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2、鼓励有条件的共建学科、交叉学科组建导师团队进行集体指导。在培养过程中实行组会制,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互动教学方式。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3、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重。培养研究生在掌握学科核心理论与前沿动态的同时,能依托学位论文研究深度参与课题设计、实验验证与成果凝练。鼓励研究生在课程中学习的跨学科方法有效迁移至论文写作,而在科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哺课程知识体系的迭代更新。
        4、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团队指导,鼓励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指导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导师不仅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中期、答辩,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工作,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管理的责任。

     

    上一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下一条: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简介